父母一掷千金 中学生出国游学真正收获在哪里
日期:2013-09-17来源:TOP招考通作者:TOP招考通访问次数:

[导读]父母一掷千金,提高英语水平只是附加成果,培养独立精神服务意识才是主要目标。


父母一掷千金 中学生出国游学真正收获在哪里

颜女士这几天正为女儿十一长假期间的出国游而纠结:是自己带着她报旅行社跟团,还是让她跟一群同龄人出行?

这个刚刚结束的暑假,颜女士亲戚的孩子参加了一家著名机构组织的旅美夏令营,大几万元花销,英语提高程度有限。而自己跟着孩子,她又担心女儿依赖,口语锻炼机会更少。

国际游学是近几年兴起的针对中小学生的国际学生文化交流项目。它的宗旨在于拓宽孩子的国际视野,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增强孩子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个性以及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训练相对独立生存能力、相对自主能力,使他们自己学会和思考怎样与人合作;观赏和领略各国国家优美的自然风光等。

据统计,在我国国际游学从2005年逐渐兴起发展至今,方兴未艾,每年市场增长率在40%~50%。抱着“探访常青藤名校,让孩子接受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熏陶”的期待,家长们在暑假一开始就花数万元将孩子送去出国游学夏令营。暑假归来,孩子们开学后也经常讨论暑假里去了哪些国家,看了哪些景点。有的班上的学生50%以上都走出了国门。

但同时,出国的费用是相当高的。据悉,报名一个两星期的美国常规旅游团费用在1.5万~1.8万元不等,而报名一个两星期的美国游学团,费用可能要达到2.8万~3.8万元,有的甚至更高。而两者在实际的线路规划、吃住上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只不过被贴上了“游学”的标签,价格就高了很多。

对于像颜女士这样的家长来说,金钱上的投入是其次,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能否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更多的知识,更多地提升交流沟通能力。第一次单独出国的孩子自理能力会有所提高,但真正能提高多少却是个问题,真的如广告上所说的,半个月的出国游学就能让孩子各方面突飞猛进吗?

跟着大团出国旅游,大部分时间还是讲中文

今年夏天,马女士带着她11岁的儿子张亦驰第三次参加了瑞士国际夏令营。与国内许多夏令营不同的是,瑞士国际夏令营的活动过程中没有导游和家长贴身跟随的环节。到了目的地,学生们住在营地里,家长则自己解决住宿。这时,张亦驰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必须完全用英语交流,有时还被迫跟小营友说点德语和法语。

“给孩子提供全英语环境,快速提高语言能力”几乎是全部组织出国游学团的国内商家都会用的一个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噱头,那么,这些身处在国门外的学生就真的是用全英文进行交流吗?

之所以选择瑞士国际夏令营,而不把孩子交给国内的游学团,是因为马女士曾经有过跟着国内的旅游团出国旅游的经历。她发现,如果团规模比较大的话,那么在旅游过程中,大家交流的时候是不会讲除了个别性格外向且英文好的孩子会主动用英文交流外,即便夏令营安排他们去当地的英语学校学习,孩子们也只会在学校学习的那个时间段被动地讲英语。尤其是英文底子不好的孩子,如果周围提供了讲中文的环境,那么孩子基本就会用中文交流而很少用英语了。

此外,导游带着孩子们游览著名景点的时候,是用中文向孩子们介绍的,甚至当地接待的导游也使用中文。所以,虽然身处国外,但孩子就像到了国外的华人区一样,仍然可以用中文交流,而对英文的使用,不见得会比国内多很多。

孩子游学的目的应该是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送孩子出国的家长们普遍认为,出国游学能开阔视野、锻炼独立能力,是很好的投资。而孩子们在这过程中也确实能有所提高,培养了一些自主意识。不过与家长们的愿望相悖的是,目前很多的游学夏令营呈现出一种跟团旅游的态势。游学二字“游多学少”,变成了孩子们单纯的出国旅游,不符合学生和家长的本意。

许多游学团重在带孩子参观名牌高校、著名景点,而且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购物上。很多时候这些经历不过给孩子增加了些感官影响,真正锻炼孩子能力的很多细节却被他们忽视了。马女士说,外出旅游的孩子回到家,很多家长打开行李箱一看,孩子打包行李全无章法,里面物品的摆放十分凌乱,经常会有珍贵的东西落在国外,或者在飞机上。

在马女士看来,父母除了花钱,还有很多可做的事。因此马女士经常跟孩子商量规划行程,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设计游学路线,这样目的性更好,收获也有预期。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开阔视野学好外语,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个人素质,让孩子学会选择,学会与人相处。

一次,张亦驰跟着妈妈和她同事去德国。“我的手腕受伤了,我的大行李一直是我们团队的人帮我提的,然后张亦驰就很主动地帮他的叔叔阿姨们提提行李。”马女士说,在旅游过程中,张亦驰在自己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后,也会尽更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张亦驰当起了团队的导游与同声翻译。

每天行程开始之前,大家都能看见张亦驰在认真地研究地图,应该如何倒汽车,坐地铁还是打车,怎样更合适,都是他要自己斟酌的。很多团友感叹,有了他大家省心不少。

“这种为别人服务的意识也许是很多独生子女缺少的。”马女士说。

两代人在一起时间短暂,父母要更多地陪伴

林先生这个暑假带着14岁正读初二的女儿加入了旅行者的行列。小林不像很多同龄女生那样娇娇柔柔,也没有青春期的孩子那么善感而脆弱。走到哪,她都是在帮助同行的人做这做那。

有人问林先生,如果你女儿在一个都是独生子女的团队里这样抢着干活,大家都袖手看着,多吃亏呀!

林先生反问:什么是吃亏?人前吃亏人后不吃亏,当了那些千金大小姐命就好了吗?她应该有这个责任感。

他认为,很多父母将出国游当作地位身份的象征,好像去的地方多了,外语好了,同学会对孩子另眼相看。“贵族气”有那么好吗?林先生认为,两代人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女儿到了青春期了,父母应该陪伴着她走过这些岁月。

马女士陪着张亦驰走过了大大小小10个国家,在游学的过程中,张亦驰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看问题做选择能直达本质而不拘泥于表面。在欧洲自驾游的时候,张亦驰听着英语的GPS为大家指路;在去南极的时候,马女士因为晕船而卧在床上,他自己打电话叫客房服务、听邮轮英语广播通知。

“起初上路,我们以为是带他看世界,想让他知道,走得越远,看得越多,懂得越多,眼界和心胸越宽阔。”马女士说,“慢慢地,儿子却说:我要做自己的船长,发现自己的大陆。”

Top招考通欢迎您!

    肖老师
    咨询:
    /

热门资料

copyright © 2006-2013 四川成职教育网 四川学历网 四川成人教育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站内发布的所有信息为网站用户自行发布,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四川成职教育网 四川学历网 四川成人教育网服务热线:在线咨询 Powered by Topz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