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国成人高考时事政治大全试题举例 (三)
日期:2013-10-30来源:教育在线作者:TOP招考网访问次数:


  6.试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

  (1)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存在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具有一致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共同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论。人的认识来自实践,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是二者一致性的共同的现实基础,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

  (3)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以实事求是为立足点的。解放思想不等于脱离实际一味蛮干,也不等于不求实效追求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

  (4)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不解放,就会僵化。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就会教条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就不会尊重实际,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一切照抄照搬照抄书本、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工作就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不解放思想,思想僵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在这20年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今后仍然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能够健康、顺利地发展。

  7.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何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在认识论中,有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质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一条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质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并以实践为基础,运用辩证法,科学揭示了人的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辩证规律,阐明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无限曲折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是一个有机整体,概括来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中,实事求是是核心。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党的思想路线是前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应用。“一切从实际出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对实际工作的根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原理的贯彻;“实事求是”体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和自由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本身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基本要求就是解放思想。

   (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

   (5)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其一,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只有坚持这一思想路线,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方针和政策。正是因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我们党才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在这一思想路线指导下,我们党才形成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一路线、基本纲领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保证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遵循它,就会不断取得胜利;背离它,就会遭受挫折或失败。其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一切实际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够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8.结合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程,试述如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15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的考验,始终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党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马克思主义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接受检验,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地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我们党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结合起来,才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才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才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新阶段,形成邓小平理论这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尊重实践,尊重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断用实践来检验理论、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实践的运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其他一系列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形成与发展,并不断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的。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面对新的世纪,我们要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继续开拓前进。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不断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分析国情,做出了我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我们观察和处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一切问题,我们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应当首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有世界眼光,重视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研究,善于把握历史发展的潮流;走在时代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以广阔的眼界去观察和把握世界的主题和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自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是认清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认清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起来就必须对外开放;认清了世界各种经济体制的长短利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的惟一选择;认清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的竞争突出地表现在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上,等等,才制定了许多不同于过去的政策,才使我们所做的一切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在新世纪的新征途上,整个世界还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经,我们仍然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把握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5)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发挥出来,形成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巨大力量。

  (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专题

  1.试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02年必须重点抓好的几个方面工作。

  (1)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3)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企业技术改造。继续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

  (4)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今后一段时间,国有企业改革但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5)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

 (6)积极扩大就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把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工作抓紧抓好。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哪几个方面部署了2002年的经济工作?

  会议从八个方面具体部署了2002年的经济工作: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培育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标本兼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促进出口,扩大利用外资,做好人世应对工作;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转变政府职能,反对奢侈浪费。

  3.简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0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的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正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沉着应对,趋利避害,抵御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困难,以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坚持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结构调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团结奋斗,勤俭建国,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4.试述保持我国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是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关键,它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主要是:第一,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以摆脱短缺经济为标志,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完成这些历史性任务,要求我国经济必须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第二,面对新世纪的严峻挑战,各国都在致力于加快本国经济发展。我国目前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要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没有一个持续较长时间的、明显高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是难以做到的。在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大制度的激烈较量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也是要靠发展,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三,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对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发展至关重要。就业问题等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各项改革的成败,
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定,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们能否以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把经济搞上去。

  (2)综合分析各方面条件,我国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第一,从外部条件看,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当前,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仍然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加快,知识经济正在兴起,为我国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第二,从国内条件看,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2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壮大,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居民对改善居住和出行条件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第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确立起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与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具有驾驭宏观经济、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经验和能力,能够保证各项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第四,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后发展国家在赶超阶段保持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不乏先例。我们国家大,各地发展不平衡,市场需求和增长空间都很大,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应当会更长。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善于把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就一定能够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

  5.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

   (1)需求不旺是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需求分为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必须首先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这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的正确方针。

  (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相对独立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和供给能力,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即使在对外开放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这一特点并未改变。广阔的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使经济发展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今后若干年内,从全球范围看,我国仍将是经济最具活力、消费和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这决定了我国需求结构必然是“内需为主,外需为辅”。

  (3)扩大内需不仅必要,也有很大的现实潜力。现阶段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结构转换时期。城市居民家庭正面临着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如果消费结构升级较为顺利,与此直接和间接关联的建筑、建材、电子、机械、石化、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等,都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约相当于城镇居民的一半左右,消费结构总体上处于较低档次,农村中部分人口尚未脱贫。关键是在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同时,能否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从而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总之,我国经济中存在着巨大的内需潜力,经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结构调整,我国经济中巨大的内需潜力,将会逐步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

  (4)强调立足于扩大内需,并不意味着外需不重要。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近几年来外需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有所增加。我们要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增加出口,能扩大的则要尽可能扩大。

  (5)当前扩大内需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近几年,中央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并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些政策措施。实践证明,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经济增长,而且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6.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大力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这是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势所趋。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就是在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实现的。当前,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大调整时期,各国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我们要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加大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全球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地位。其二,这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世界经济增长的内涵和质量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结构必须随之作战略性调整。其三,这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当前,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和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进一步加大,如果不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没有优势可言,就难免被动挨打。其四,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内在要求。从战略上全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深层次要求和根本出路。

  (2)当前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不是暂时性、局部性的调整,而是战略性的调整。这种调整,既要坚决压缩落后的生产能力,又要加快发展短缺的、技术含量高和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能力,特别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要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又要调整地区和城乡经济结构;既要解决当前市场供求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促进发展。

  (3)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围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7.如何理解在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1)在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这是指导我国经济工乍的一条重要方针,对于夺取改革和建设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2)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首先要正确认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实现了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7%的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当前面对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无论是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目标,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着眼于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解决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都需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但这种速度必须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是协调发展、讲求质量的速度。

  (3)切实处理好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事关重大。历史经验证明,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路子。只有质量和效益都上去了,国民经济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才有后劲。质量效益上不去,即使速度一时上去了,最终也会掉下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要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4)当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多、经济效益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国经济就很难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近年来,我们在结构调整方面虽然做了积极努力,但效果还不明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

  8.简述2001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1)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

  (2)坚持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3)逐步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加快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5)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深化农业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7)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8)坚持开发式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9)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10)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9.试论新世纪更需加强农业基础。

  (1)江泽民总书记就做好新世纪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进人新世纪,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工作仍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刻都不能放松。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新世纪继续加强农业,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战略意图。

  (2)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今后的5到10年,是承前启后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发达的经济必须以发达的农业为基础。

   (3)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真正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0.试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义和重点。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的条件下提出的,不是简单地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区域布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它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销售困难和农民增收困难问题,而且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自身发展,而且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因此,这是一次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农业和农村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必将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跨世纪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第二,加快畜牧业发展;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第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第五,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11.为什么说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个大战赂?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小城镇建设问题已成为日益紧迫的重大问题。推进城市化是由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发达的工业国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早已完成了这个历史性过程。由于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历史原因,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对比较慢,农村小城镇建设更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加快建设步伐。从我国今后几十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来说,城市化应成为主要推动因素之一,而我国城市化只能走发展小城镇的道路。这既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必须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推动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因为:

  (1)依托小城镇加快农村建设步伐,有利于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2)依托小城镇开拓农村市场,有利于增加农村消费需求。

  (3)依托小城镇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门路和收入来源。

   (4)依托小城镇调整农村产业布局,有利于提高乡镇企业综合效益。

   (5)依托小城镇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6)依托小城镇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做到少生优育,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

  12.试述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

  (1)我们党和国家开展扶贫开发,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极大地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2)组织扶贫开发,解决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说明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推进中国人民的人权事业,为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努力。

   (3)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为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边疆安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4)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广大干部群众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增添了丰富生动的教材,应充分运用它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为推进改革和建设而不懈奋斗。

   13.简述江译民总书记2001年5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总结的通过扶贫开发所积累的使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经验。

   (1)政府主导、社会动员;

   (2)立足发展,坚持开发;

   (3)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4)自强不息、艰苦创业。

   14.试述进步做好我国扶贫开发应重点抓好的工作。

   (1)要继续坚持通过改革推进发展的路子;

   (2)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3)要继续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

  (4)要继续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5)要继续动员全社会为扶贫开发共同努力;

  (6)要继续搞好东西部地区的扶贫协作;

  (7)要继续加强扶贫开发的组织落实工作;

  (8)要继续加强对扶贫开发的领导。

  15.试述加快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国有企业分不开的。目前国有企业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正处于攻坚阶段,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在世纪之交对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内维护国家统一的形势下,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把国有企业搞好。

  (2)搞好国有企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在于企业,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扎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取得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真正走上速度较快、效益较好、健康发展的道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现在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也具备了比较有利的条件。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党在领导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对一些重大问题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国有企业改革20多年的实践,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物质技术基础更加雄厚,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较大的回旋余地;通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 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各项配套改革继续深化,整顿经济秩序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

TOP招考网欢迎您!

    肖老师
    028-66713765
    咨询:2002年全国成人高考时事政治大全试题举例 (三)
    /
copyright © 2006-2013 四川成职教育网 四川学历网 四川成人教育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站内发布的所有信息为网站用户自行发布,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四川成职教育网 四川学历网 四川成人教育网服务热线:在线咨询 Powered by Topzk.com